东安县端桥铺镇推行粮食生产托管服务升级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严洁 魏艳
耄耋老人又种上田了!这在东安县端桥铺镇成为新鲜事。十几年前就放下裤腿“上了田”,如今年事更高又将荒芜了的田种上了,咋回事?
谷雨农忙时节,记者来到该镇汉寿村3组83岁老人谭艮生家一探究竟。手里篾片翻飞编织农用工具,嘴里还哼着小曲……院子里,谭艮生一幅悠闲自得的模样,与记者想象的忙碌情景大相径庭。“村里有了‘田管家’,种田哪还要自己亲力亲为噢!”得知记者来意,谭艮生笑了。
端桥铺镇党委书记张学军解释,“田管家”模式是今年镇里创新探索的粮食生产托管服务升级版。该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变普通社会化服务的个人经营,为党建引领的村集体经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种粮大户的土地、耕种设备和零散户种田村民土地进行集中托管,实施代育秧、代耕整、代抛插、代防治、代机收等“十代”“一条龙”服务,实现资源整合利用、风险有效控制、种粮大户和零散种田农户增产增收。目前,该镇已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田管家”模式推广到4个村,通过整合农机等各种资源,该镇建成集中育秧育苗中心6个,配备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80余台(套)。“照这样,活到九十九,都能种好田。”谭艮生说。
望着家门口交给“田管家”托管、翻耕后一平如镜的3亩水田,谭艮生开心地笑了。在汉寿村,像谭艮生一样与“田管家”签订双季稻代耕代育代种协议的农户已有134户,托管双季稻1017亩,占全村稻田面积的90%以上。
同村种粮大户黄丁生今年种了31亩双季稻,全部交给“田管家”托管。他算了一笔账:往年自己种田,用微耕机耕田、大田育秧、人工插秧,柴油、人工工资等林林总总成本不小,如今交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托管,机械化作业算下来每亩节约成本200来元,而且每亩可增收50公斤以上。一减一增,31亩双季稻就能增加收入近2万元。
“力争3年内实现‘田管家’全镇全覆盖。”张学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