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报刊

以大食物观理念重现“湖广熟,天下足” -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2024-06-28 09:21:23 [责编:唐卓婧]
字体:【 】

如何实现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国家食物安全的“南方防线”?

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王昊昊

6月21日至24日,第四届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长沙召开。

曾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湖南,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相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更适合农业生产。

然而,这里同样面临农业生产效益偏低、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如何实现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国家食物安全的“南方防线”?记者采访了部分与会院士、专家,探寻以大食物观理念,助推“北粮南调”回归“湖广熟,天下足”的答案。

从三大粮食主产区到“北粮南调”

6月20日,会议举办前一天,国内外专家来到主办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参观考察。

该所成立于1978年。当时,我国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粮食主产区。

该所所长、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委陈洪松介绍,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在的亚热带地区,属季风湿润气候,是世界同纬度气候中最为独特的区域,水热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最为适合农业生产。反观全球同纬度其他区域,或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或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至今,湖南仍然是仓廪丰足之地。2023年,湖南水稻和生猪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油菜、蔬菜、茶叶、柑橘等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然而,我国亚热带区域同样面临农业生产效益偏低、生态系统退化、极端气候加剧、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等严峻挑战。

陈洪松告诉记者,从1990年开始,南方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农户生产积极性下降。由此,亚热带区域粮食生产地位逐步下降。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南方省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54%下降到40%,形成“北粮南调”的格局。

粮食种植需耗费大量水资源。如按东北地区每年调出1/3粮食产量,约5000万吨估算,就相当于输出不少于400亿至5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超过南水北调建成以来累计调水量700亿立方米的1/2。随着北方粮食产区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北粮南调”难以持续。

“在重视东北和华北两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上,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寻如何发挥‘湖广熟、天下足’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湖南方案’。”陈洪松表示。

运用“大食物观”,寻求产量与土地的平衡

“湖广熟,天下足”,需要足够优渥的土地,维持生产、生态的可持续。

6月25日,宁乡市一处占地100余亩的示范农场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的指导下,种植和养殖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循环”戏——猪场的污水全量收集进入黑膜池,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变成沼肥,固态部分的沼渣进入有机肥肥料厂制成有机肥,液体则通过粪灌车运到农民需要的田里,种植水稻、中药材、饲草等。田里种出的部分作物,又成为小猪的饲料。

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看来,该项目为解决分散经营为主的种植业与集约化养殖业的严重脱节,找到了思路,有利于解决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导致的生产成本高、农业污染严重问题。

“世界首款化肥在英国诞生,但英国对化肥的使用,一直有着严格监管。”曾在英国留学的吴金水告诉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粮食“高产”的驱动下,我国化肥滥用现象突出。“如今,人们开始寻求产量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平衡。”

“要把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吴金水以秸秆举例,湖南秸秆可收集量年均约3000万吨以上,若将其全部制作饲料,约相当于1000万吨玉米提供的粗蛋白。

寻求产量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平衡,人们还能吃饱吗?

“随着居民膳食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食物需求已从单纯的大米饭、玉米、馒头中跳出。我国动物性食品和油脂类需求正大幅增加。”在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看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恰恰应遵循“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

“我国亚热带丘陵山区约有7亿亩草山草坡可供利用,如用来种草养畜,既可以节约近1200万吨饲料粮,还有利于特色农产品生产。”

于贵瑞强调,生产生态功能耦合、质量效益突出的生态高值发展途径,恰恰是丘陵山区面积广大的湖南,应探寻的道路。

(一审:田镇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焦点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