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报刊

安江盆地农耕文化之炬 -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2024-07-10 09:36:1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卓婧]
字体:【 】

——再访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

粟圣谷  朱跃军

多次访问过高庙文化遗址。每次访问都有新的感悟,都增加对祖先的敬畏之情。

今年,正是高庙遗址发现40周年,我们“农耕探源安江行”主流媒体采访活动人员又一次来到高庙。这里地处雪峰山西麓、沅水北岸的洪江市安江镇,行政地名岔头乡岩里村。按考古行话,这里为安江盆地二级台阶,是7400多年前先民的生活之圈。新的收获,又一次让我们折服在祖先的力量和智慧面前。

高庙遗址属典型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贝丘”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那个地方的贝壳(包括螺蛳壳)堆放得像个小山丘,贝壳是遗址的重要元素,或者说贝壳覆盖着先民活动的重要遗迹。高庙遗址的许多重要发现都在贝壳层的下面,即在这个分布面积达30000余平方米的遗址中,文化层最大堆积厚度近7米,拥有“高庙文化”和“高庙上层遗存”两类考古学文化遗存,出土了白陶制品、精美玉器、宗教祭祀艺术品等史前遗存3万余件。这里有着“以高庙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为主体的丰富遗存,所处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考古专家的结论是,这是一座延续近三千年的丰富文化堆积的遗址,建立起了沅水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框架,以白陶为指征的文化因素从沅水山地起源,向外传播、扩散,影响到淮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对我国史前及后世精神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其中,出土陶器上的以獠牙兽面、凤鸟、八角星和太阳为主要母题的戳刻纹饰图案,堪称“我国史前人类的艺术经典和思想宝库”,也代表着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艺术高峰。该遗址命名的高庙文化填补了沅水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区域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高庙遗址从1991年开始,已先后开展三次科学发掘,今年4月开始,正在进行第四次科学发掘。”洪江市高庙遗址保护利用中心工作人员易振华向大家介绍道,2005年的发掘和发现,被评为该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翌年,国务院审定公布高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覆盖遗存的贝壳何来?贝从河中来,先民从第二级台阶下沅水捕鱼捉虾捡贝支撑起生命和自身蕃衍。就是说,这是先民一个渔猎时代的重要活动遗址。

就在人们以为对高庙文化遗址的价值认知定格了的时候,没想到2017年的一次发现,这里的价值得到深化和扩充。

那一年,考古学家在高庙文化遗址中又发现了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这是高庙遗址中首次发现稻作农业,也是湘西地区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存。碳化稻谷粒和这里出土的白陶器、石器一样,宛如一部无字史书,向人们展示着数千年前先民们刀耕火种、筚路蓝缕的智慧和勤劳,又如同一把“密钥”,打开了通往远古农耕文明的神秘之门。甚至可以说,它是安江盆地农耕文明的火炬,照亮了先民生产方式划时代变革之路。

于是,人们将此与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杂交水稻联系起来。与高庙遗址东西相对,隔着沅水河相望的安江农校,彼此直线距离不足1500米。安江盆地这一块开启了火耕水耨时代,先民从渔猎向农业耕作的生产方式过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安江农校的袁隆平则研发了杂交水稻,让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暗藏玄机?

“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人们对这里有着新的价值指向。

洪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

碳化稻谷粒与杂交水稻,高庙遗址与安江农校,远古与当下,厚重的农耕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沉淀积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曾说:“安江盆地这片区域有很多文化资源,能够构成一个中国农耕文明重要的揭示和展示的区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人们的认知也就随之飞跃,即从高庙遗址的碳化稻谷到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是一粒种子的前世今生,也是中华文明的世代传承。

近年来,洪江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怀化市委、市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工作部署,坚持“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实现了高庙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稳步推进。并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和文化节庆活动,让文物进一步火起来。

眼下,依托“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品牌,以杂交水稻博物馆为中心,展示利用遗址周边环境提质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一粒种子”的传承仍在持续,一幅湖南农耕文化的绚丽多姿画卷徐徐展开,从远古到当下,伸向梦幻奇异、诗意满满的远方。

(一审:谢振华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
网站地图